查看原文
其他

从现在开始,务必珍惜你手里的现金!

知识星球 2022-10-27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楼市团长 Author 楼市团长

*本文由楼市团长(ID:tz52801)授权转载
作者|楼市团长


从 2019 年到今天,疫情已经三年有余,这些年,我感悟了很多,接下来将从人生选择,工作,家庭,资产配置等方面说一下我的体会。请您耐心阅读并转发亲友,一定受益匪浅。


.1.
更聪明地工作

年轻人刚毕业的那几年,一般都会频频跳槽、换城市。但是今年的形势,不太建议大家这样做。

因为疫情到来,很多企业面临倒闭,即使不倒闭也会裁员,如果你贸然离职跳槽,很可能大半年都找不到工作。

疫情之下,现在最惨的是中小企业的老板,停工期间的房租、人工工资、货品积压三座大山压得喘不过气;而职工呢,算是比较好的,假期延长了,工资也没少很多,日子照过。

关于职场,建议大家:

1.尽量少换城市

一个人在城市所积累下来的客户、兄弟、闺蜜、社保、公积金、居住证、积分、户口、医疗、教育、车牌等等,都是生活工作的刚性必需品。

单身的时候觉得没什么用,年龄上去了你就知道这些刚性的东西有多重要。

2.尽量少换行业

我见过不少人,非常喜欢追热点行业。本质上,如果不是在这个行业深耕多年的老鸟,即使你跟风也很难赚到钱。

某些行业稍高点的平均工资,扣完税,其实也就多顿饭钱。轻易放弃过去长期从业的行业,就是放弃你多年积累的经验和洞见。

做成一个赚钱的事儿的前提是不踩雷。长期的经验和洞见,就可以让你比别人少踩很多坑。行业多年的经验可以秒杀短期的小聪明,换行业是要穷三年的。

如果经常换行业,可能永远都在中下层打工,来回晃悠,一是收入总不见得有提所升,绝大多数人冲不出 50 万的税前收入的天花板;二是年纪越大风险越高,35 岁以后就开始发现合适的岗位越来越少了,近乎无路可走。

普通的职位缺少经验和技术含量,会被一茬又一茬的新人很快的替换掉。你的经验、资源、洞见没有积累或者工作中用不到,应届大学生来了,不淘汰你淘汰谁?

3.时刻记住积累资源

真正能拉开差距,赚更多的钱,永远不是手上的技能变现。PPT 做得再好,Excel 算得再明白也是发不了财的。资源变现的力量永远大于技能的变现,你在工作中注意积累资源了吗?

无论是供应商、上下游的合作伙伴,还是同业人脉资源,都是非常有价值的,因为这个社会有技能的人在老板眼中只是一个“比较好用的工具”而已,而有资源的人才有资格与老板一起整合资源,共同发展。

最后啰嗦再提醒一次:经济没有强势回暖,不要轻易辞职,就待在原公司,三年不动!

如果你的亲友想离职,一定要劝劝他,暂时不要动,那是现在安身立命的地方,以后形势好了再换不迟。


.2.
提升认知,未雨绸缪

生活很现实,你穷的时候,没有人看得起你,借钱都没有人理会,说话也不敢高声,走路都担心倒霉。没钱的日子,才是病恹恹的,连自己都讨厌自己。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20 岁到 30 岁,会过得比较“慢”。因为在这阶段,人的压力是最小的。

考试的压力刚刚被甩到太平洋了,职场打怪游戏又才到第二三关。消遣方式也多得数不清。这个年龄,夜生活的知己很容易组队。

每天被推荐的娱乐目的地比楼下餐厅还多。刷卡的满意度也主要以自我意识为主要 KPI 。运气好的小伙伴还有“啃老”的理由和资本。

但 30 岁过后。你就会感觉到迅猛地“提速”了,因为从这个时候起,家庭需要分担的责任,逐渐就摆上台面。无论是精神付出还是消费支出,倒逼你考虑越来越全面。从分配效率上讲,这个时候才开始升级自己的认知,就比较匆促了。

因为众所周知,打地基永远是最耗费时间的,所以在你很年轻的时候,每天都要挤出一小时来思考。

30 岁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点。假如 30 岁前没有把「爬阶」内功练好,你 35 岁的时候吃再多补药,也很难维持极速的发展速度,于是就出现了中年危机。

人只会看到自己能够看见的部分,也只会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东西。所以,人群会本能的按照自己的状况去拥抱契合自身现状和诉求的观念。夏虫不可语冰,井蛙不可以语海。

成年人最大的自律除了早睡就是克制纠正别人的冲动——这些俗语都是在强调被不同观念俘获的群体之间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

你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哪怕提供一千个证据,列举一万个事实,也无法说服那个与没有处于同一个是非判断原点之下的人。那些鸿沟不是别人强加的,而是自我选择的结果。

那些把自己封闭起来的鸿沟,恰恰是他们深信不疑的东西。人的自我遮蔽性,无论是个体还是由个体构建而成的共同体都无法完全避免。

说到这里,你大概明白了,对于某些人而言,你不提升认知,自我改变,贫穷就是无法摆脱的宿命。


.3.
你的房子比你更能赚钱

疫情来了,倒闭的是企业,上涨的是房产,千万不要傻到卖房去创业,炒股。

房产是家庭的压舱石,任何时候都不能动的,否则一旦出事,妻儿子女就要搬出去租房住了。任何一个家庭,永远要记住下面两点:

1)不是投机天才不要炒股

中美经济的本质差异藏着普通人赚钱的秘密:

中国是“债权经济”,而非“股权经济”。像中国这种经济,如今改革改了30年,我们还是间接融资为主,银行为主,而银行就是一个债权。这个“债权为主”的经济,就是上去、下来都会放大。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债务是一个杠杆。

经济热的时候,大家都是对未来看好的,借贷需求非常的旺,因为物价都是在涨,物价减掉以后,真实利率是负的,谁借钱谁合算。

借了钱买房,房价涨的都会超过利息,很多家庭都懂得这个道理。

借钱买资产,资产涨得快,是很合算的。这个杠杆作用在好的时候会放大,而坏的时候,物价指数一下来,名义利率哪怕不变,真实利率就迅速转正。这是现在很多企业和地方困难的根本原因。

股权为主的经济体,没有这个问题。股权这个东西,放进去不能退,好就是分红,不好就是一起赔,这是“股权为主”经济的特征。所以在中国要买房,在美国要炒股才能大概率赚到钱。

再告诉大家一个真相:

股票:前面三天赚钱,最后一天全部亏回去,只要你不走,桌上的钱都是庄家的。

基金:赚了要跟他分,亏了算你的。

炒外汇:汇率不波动的时候,你没钱赚;过度波动会被强行平仓,长线必输。

买房:有钱的时候不买,等你想买的时候,首付不够了。

2)不要轻易创业

你创业这些年,谁赚钱了呢?

房东广告公司原料供应商店铺装修公司一帮员工

那么谁亏钱了呢?
——你自己

总是有人是认为自己能力很强,公司榨取了他,于是跑去创业证明一下自己,结果亏到底裤都没了。

一个人在公司上班只需要懂一种活,创业要的不是单项冠军,而是 10 项全能:跑市场,搞财务,做人员培训,成本核算,营销,拉客户等等,全部你都要懂。有一项你没有做好就失败了。

从大数理论来讲,创业为什么大部分情况下会失败?

因为老板本来就是稀缺物种,就像 200 万的城市,会产生一个市长一样,1 万个人最终才会出现一个成功的老板。如果人人创业都这么容易成为老板,谁来做工人呢?

人的一生,平庸是必然的,富有都是意外,能力再强的人也要赶上风口才能快速积累财富。所以一旦你赚到钱了,就要想办法守住它,不要参与炒股创业这种低概率成功的高风险事情。

时机适合的时候,把财富沉淀下来,注重家族传承,做到后代持久富贵。(香港四大家族为什么可以长久富贵)

这个社会很多人不愿意稳稳可以赚到,但回报率较低的钱,于是他们去冒更大的风险,折腾炒股创业什么的,结果连本钱都丢了。


.4.
努力存钱,克制消费

消费主义是中产的标配,却不是富人的习惯。在富人的眼中,钱是用来投资创造价值的,每一分钱都有资本的作用,只有暴发户才会大把大把地把金钱消费挥霍掉。

其实很多富人不是不喜欢花钱,而是挣钱带来的成就感和愉悦感远超消费能带来的,因为消费所带来的快感是短暂的,人要追求一些具有意义的东西才不会迷失自己,所以他们平时更多的是琢磨如何挣钱,而不是花钱。

因为时间都花在了如何挣钱上,因此他们的财富就相对稳定。

他们通常只在需要的时候才会花钱,因为不想花钱试错,所以买东西的时候会在能力范围内选大品牌,以节约时间和试错成本。

而这在穷人眼里看来却是,富人有钱,都是买品牌,买奢侈品的,所以如果我要看起来像富人,就要买品牌和奢侈品。这应该是穷人对富人的最大误解。

很讽刺,穷人以为大把花钱就变成了富人,殊不知,富人才是最理性消费的人。这是两种不同的三观,无法调和。穷人要想变成富人,得先“毁掉”三观。

这次疫情教会我们最多的就是学会省钱,在你有钱时你是不会觉得钱的重要性的。

但是在你发现你没有钱的时候,一元钱都会变得很重要,所以在有钱的时候其实要为没钱的时候留出余地,人在顺境的时候往往都会高估自己。

我们父辈都有囤粮节俭的习惯,哪怕一个针线他们都舍不得丢,有时他们这些抠门的做法我们甚至无法理解。

疫情这几年我们终于明白了,他们不是抠门,而是经历过时代的创伤。

End.



     往期优质文章推荐
O微信朋友圈十年:“克制”是对张小龙最大的误解
O亦仁:一个聊赚钱的创业者社群,第六年了
O品牌实战专家李倩:为意识到品牌红利的人提供价值


如果你想通过社群,找到人生事业,欢迎关注知识星球,点击创建属于你的社群这里还有不同行业人的社群故事、精神,以及社群运营方法在等着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